2009年8月
据海关统计,上半年通化地区进出口松子(仁)2781.5万美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(下同)下降32%。其中进口598.7万美元,同比下降60.1%;出口2182.8万美元,下降15.6%,通化地区松籽加工产业急遽萎缩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伪报品名骗取出口退税。松籽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烘干工序,因此有些企业为提高退税率,骗取出口退税,在出口报关时伪报品名为“烘焙松籽仁”,将本应归入08章的商品归入出口退税率相对较高的“20081999”。而烘干和烘焙差别较小,界定较难,因此在口岸很难区别,导致一些不法企业钻空子,扩大了其利润空间,提高了竞争力,而使正当经营企业竞争力下降,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。
二、口岸垄断松籽货源,原料进口受阻。通化地区松籽主要从俄罗斯、蒙古、朝鲜三个国家进口。东宁口岸是俄罗斯产红松籽的主要进口口岸,而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,黑龙江省东宁县已开始建设果仁加工企业,并逐步垄断从俄罗斯进口的果仁,2007年秋季从东宁口岸进口红松籽4000余吨,而通化地区企业仅进口了400余吨,因此从长远看通化地区果仁市场面临进口原料紧缺的危机。
三、采集证制约松籽仁一般贸易出口。松籽加工企业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为主,国内原料收购遍布全国各松籽主产区,而一般贸易出口需要企业提供采集证来办理濒危物种证明,松籽仁才能得以出口。松籽加工企业向售货方(林地承包者)要取采集证时,有些售货方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。而松籽加工企业为保证货源,也只能接受,导致加工后无法正当出口,只能低价卖给其他地区企业出口,利润空间压缩,阻碍了松籽加工企业自身的发展。
四、恶性竞争打压松籽加工业的发展。松籽加工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,存在抬高进价压低出价的情况。以俄罗斯产松籽为例,同一时期的松籽进口价格从每吨2500美元到每吨3100美元不等,存在进口抬价的现象,同样出口松籽仁存在压价的现象,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自身的利润空间,打压了中小企业的发展,也同时阻碍了松籽产业的发展。
松籽加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过去的低门槛、高利润的市场模式朝着专业化、规模化的模式转化,成为具有地方特点的低能耗、低污染的绿色产业。同时,松籽加工业带动了林业的发展、解决了农闲时的农民就业问题,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,社会效益巨大,因此作为地方优势产业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予高度关注,保证通化地区松籽加工产业持续、健康发展。